7月9日上午配资公司最靠谱三个平台,单县中心医院儿科三病区联合泌尿外科、中医科在北院区一楼门诊大厅举办了主题为“关注泌尿疾病,守护健康之源”的公益义诊活动。在门诊办公室和北院区综合管理办公室的积极协调下,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活动现场,多位学科专家团队协作帮助家长科学认识儿童夜遗尿、包皮、包茎的常见诊疗问题。义诊期间,医护人员还发放了《排尿日记》,用通俗易懂的图文指导家长记录孩子排尿习惯,助力精准病因分析,受到患儿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科普聚集
关于儿童尿床这件事
展开剩余79%尿床这事儿,爸爸妈妈们肯定都遇到过。有时候一大早起来,发现孩子的床湿漉漉的;还有些爸妈,孩子睡得正香还得叫醒去趟厕所。
从医学上来说,尿床,又被称为遗尿症(NE),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尿失禁。
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遗尿症(NE)定义:5-6岁儿童每月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7岁及以上儿童每月至少尿床1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还小,尿床是正常的,很多人小时候都尿床,长大了就好了;有的家长却很担心,小朋友频繁尿床,到底有没有问题。我们就来给大家讲讲孩子总是尿床怎么办的问题。
图改编自:《尿床事件》霍华德·博尼特著,
斯派克· 格尔雷尔绘,邹丹译
我们身体的肾脏,就是一对过滤血液中的废物的过滤器,流经肾脏的血液形成尿液,通过输尿管储存到膀胱中,膀胱就像一个有弹性的袋子,而袋子的开放则由肌肉控制,在准备好排尿之前,肌肉会阻止尿排出,而大脑会通过排尿反射,控制肌肉的活动。同时,大脑也释放“抗利尿激素”,可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2-3岁的小朋友开始有自主排尿意识,并逐渐学习控制排尿冲动,一般到了3-4岁,能良好的控制白天排尿,且女孩早于男孩。
那么小朋友们为什么会发生尿床这件事呢??
1. 尿多了(儿童生长发育不完全,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尿液浓缩不够,在夜晚会产生相对较多的尿液)
2. 膀胱小了(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够大,不够储存整晚的尿液)
3. 醒不来(孩子夜间醒不来,大脑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觉醒)
4. 其他原因:家族史(约62%的遗尿症患儿的父母或其他亲属曾有类似的病史);饮食因素;便秘(粪便积压压迫膀胱)。
那么尿床要不要治疗呢??
首先要指出的是,尿床并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一种疾病。尿床本身会影响患儿睡眠,影响患儿自尊心和注意力。故建议5岁以上儿童有尿床困扰积极就医。
遗尿症(NE)治疗原则为重视基础治疗,根据病因和临床分型选择警铃(叫醒)和药物疗法。
基础治疗贯穿治疗全过程。包括作息饮食调节、行为治疗,觉醒训练与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是指强调家庭需认识到夜间尿床不是孩子的错,避免指责患儿,鼓励其正常学习和生活。同时在医师和家长帮助下使其树立治疗信心,减轻心理负担,积极参与治疗。
2、作息饮食调节主要是指帮助家庭制定规律作息时间:患儿白天正常饮水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定时宜早,且宜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睡前排空膀胱,睡前2~3h应不再进食和大量饮水。
3、行为治疗主要为养成日间规律排尿、睡前排尿的良好排尿排便习惯。
4、觉醒训练主要是指应当在膀胱充盈至即将排尿时将其从睡眠中完全唤醒至清醒状态排尿。
应用药物和行为治疗可治愈夜遗尿。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时间、耐心和关爱,给小朋友们调整作息、改善饮食的时间,家长的配合和鼓励必不可少。
最后,祝所有的小朋友们健康快乐!
来源:单县中心医院
编辑:刘金辉
复审:陈刚 郭先发
终审:杨依雷配资公司最靠谱三个平台
发布于:山东省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